
札特有「音樂神童」之稱莫札特的父親來自德國的奧格斯堡 , 是宮廷的作曲家和副樂長 . 他一共有七個小孩 , 但其中五個都夭折了 , 只剩下莫札特和他的姊姊 .
當莫札特快學會走路的時候 , 便時常爬到鋼琴的椅子上 , 整天好奇的彈三度和弦 , 因為這是他最喜歡的音 . 不久之後,他也會拉小提琴了 , 所以時常跟全家人一起合奏 . 八歲時寫出第一首交響曲 . 他的父親發覺了他不僅有音樂才華 , 甚至是世上罕有的天才 , 於是放棄了為自己謀前途的計劃 , 傾全力讓這小孩接受最完善的音樂教育 , 同時也打算將此神童帶至各地宣揚。
因此他們一家人開始了歐洲之旅 . 首先到了慕尼黑 , 在公爵馬克斯米蘭御前獻奏 , 獲得了高貴禮物 . 到了維也納 , 立刻被召往仙布倫宮御前演奏 , 當然備受喝采 . 莫札特當時甚至在國王要求下以絨布蓋著琴鍵演奏 . 由於維也納的成功 , 他父親乃計劃帶莫札特前往巴黎 . 當時巴黎是歐洲的文化中心 , 凡是任何人欲博得名聲 , 就非前往巴黎不可 . 1763年夏天他們又開始啟程 , 經過了奧格斯堡 , 曼海姆 , 法蘭克福 , 布魯塞爾 , 到了巴黎. 在法蘭克福演奏會上 , 德國偉大的先哲歌德也曾在此聆聽 , 他在日後的回憶錄中 大大讚揚莫札持的琴藝.
莫札特在這個時期接觸到了各地不同風味 , 不同型式 , 不同特色的音樂 . 這些經驗對他極為重要 . 他日後的作品融合了這些素材 , 故而有一種世界性 . 巴黎之後又到倫敦 . 在那裏結識了大巴哈的大子克利斯強 . 巴哈 , 莫札持從他那兒獲益良多 . 之後再至荷蘭 , 結果得了天花 , 差點奪取他的視力及聽力 , 還好在半個月後痊癒 . 這一種旅行雖然使莫札持聞名遐邇 , 同時也學到了各地的音樂 , 可是對他的健康卻有害無益 , 莫札特之所以英年早逝 , 這樣的工作過度有必然的影響 .
莫札特回到了家鄉薩爾斯堡後只住了十個月又往維也納去了 . 到了維也納他開始日夜不停的作曲以應付他人 , 他後來應聘為薩爾斯堡吉廷樂長 , 但沒有薪水 . 不久他又與父親前往義大利 , 在羅馬的教堂他聽到一首九聲部的慈悲經後就將音樂背起來 , 回到旅館時將樂譜全部抄錄下來 . 到了第二個禮拜 , 莫札特將這些譜夾帶在帽子裡再到教堂去聆聽此曲,結果只發現少部份的錯誤而已 . 因為當時教會是嚴禁抄寫樂譜的 , 這件事傳開之後羅馬人便要求他公開在 一個音樂會場合中唱唱看 , 結果莫札特流利而且非常正確的唱出 , 使眾人都嚇一跳 , 轟動了羅馬 , 因此還榮獲教皇頒發黃金馬刺十字勳章, 從此他常在信尾簽上 騎士 .
當莫札特遊遍了歐洲所有的大城市之後 , 他希望能找到一份固定的職業 , 但他去維也納與慕尼黑都是敗興而歸 , 只好在薩爾斯堡待了兩年半之久. 在薩爾斯堡他的情況愈來愈糟 , 與大主教關係愈來愈壞 , 終於在一次口角後他辭去了工作 , 由母親陪他同去維也納 . 到了巴黎後母親瘁然去世 , 這對他的打擊十分大 , 他在那兒寫了幾首曲子 , 也相當成功 , 但曲中強烈流露出他對母親的懷念與痛苦.
莫札特戀人無數 , 只是都不長久 . 真正令他燃起愛火的是韋特 . 愛羅西亞 . 在多重波折及莫札特舉棋不定下 , 愛羅西亞最後與康絲坦茨結婚 . 她對於莫札特宏大的志願和音樂世界她一點也無法理解 . 在她而言莫札特只是個愛自己和會賺錢的男人而已 . 康絲坦茨顯然非一位好妻子 , 持家不嚴 , 揮霍無度 , 儘管莫札特很努力地工作 , 一家仍是處於窮貧之中 . 莫札特去世後 , 康絲坦茨便改嫁給顧問官尼森 .
莫札持在維也納成功後又開始忙起來了 , 有時教音樂 , 有時拜訪名士 , 開音樂會 , 參加集會 . 但他的生活並不安定 , 還是沒有人固定雇用他 , 加上他不會用錢 , 而妻子康絲坦茨沒事就買新衣或外出大吃 , 搞得莫札特必須日日夜夜作曲來填補她的消費 , 這種情形一直到他死都不曾改變 .
莫札特的作曲方式很難為一般人所想像 . 因為他天生是一位音樂天才 . 例如唐 . 喬望尼的序曲就是首演的前晚在聽著阿拉伯神燈故事而靈感大發寫出的 . 還有一次 , 他答應了別人寫一首三重奏曲 , 但他又想去玩滾球 , 因此他決定一起完成 . 他一面玩球一面譜三重奏曲 . 輪到他時就去玩滾球 , 下場之後就埋頭作曲 , 竟然也完成了一首優美的曲子 . 莫札特隨時隨地可以作曲 , 不論走路或與別人談話 , 他的腦子總是不停地作曲 , 不停地幻想 . 特別是坐在馬車上的時侯 , 莫札特的童年有很多時間都在馬車上度過 , 因此馬車奔馳的轆轆聲特別容易在他腦中化成美妙的節奏與旋律 .
從布拉格回到維也納後宮廷作曲家葛路克去世 , 皇帝任命莫札特為作曲家取代葛路克的職位 . 莫札特當然高興不巳 , 可是這份近乎名譽的職位並無固定收入 . 莫札特似乎總是這樣的命運 .
1791 年 莫札特完成歌劇魔笛.
魔笛於 1791 年 9 月 30 日首演時大為轟動 , 為了答謝觀眾的愛護 , 他親自指揮 . 莫札特在魔笛接近完成之時的 1791 年 7 月的某一天半夜突然來一位身披黑色披風的男子請他寫一部安魂曲 , 莫札特當時嚇了一跳 , 認為這位男士是死神 , 但因為實在缺錢用 , 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或許是預感死之將至 , 也或許是這位黑衣人的安魂曲委託事件 , 魔笛的後半段曾經出現過類似安魂曲的曲風 . 由於魔笛的成功 , 莫札特差點忘了這件事情的約定 , 突然一夜那名男子又再度出現來催促他早日完成 , 後來才知道這位灰衣男士是瓦賽克伯爵的僕人萊特蓋普 . 這位公爵就是有將別人的作品當做自己創作發表的可恥習性 , 後來伯爵在妻子的忌日親自演奏莫札特所作的安魂曲 , 萊特蓋普則是伴奏者 .
莫札特對此人此事感受到強大的壓力 , 日日夜夜都在思索著安魂曲的歌詞 , 因為他的身體本來就不健康 , 再加上常常夜裡作曲的苦工 , 他的身體更加嬴弱 , 這時他巳感覺到他在為他自己作一首安魂曲了 . 到了11月 , 莫札特己病得無法起身 , 不過他仍未放棄自己的這份責任 , 依然照樣工作 . 為了趕在約定時間交出曲子,莫札特常常一邊流淚一邊作曲,以致病情急遽惡化,終於在十二月四日夜晚寫到第三部續唱的第六曲目第八小節時 , 莫札特感到力不從心無法再繼續提筆了 . 他覺悟到自己的大限已至 , 立即招呼弟子朱斯麥瑞前來枕畔 , 指示曲子的未完部份 .12 月5 日 0 時 55 分莫札特終於撒手西歸 . 莫札特死後 , 未完的安魂曲由朱斯麥瑞繼續完成 .當他死時家中分文不剩 , 只好把他埋葬在十分廉價的平民公墓內.遺體首先放在當初他與康絲坦茨結婚的史德芬教堂然後前往墓園 , 但因遇到暴風雪 , 送葬的人只好半途折返 , 只留下莫札特孤單地被埋在無名墓園內 . 第二天再去確認他的墓地時卻永遠無法找到了 . 因此莫札特之墓就成了一個永遠的謎 .
過了很久 , 當世人公認莫札特為曠古未有的偉大音樂家時才動員在墓園作調查挖掘 , 結果仍是無功而返 . 最後只好隨意選個地方替他立了個墓碑 , 算是對他的敬仰 . 他的弟子朱斯麥瑞也遵照了莫札特的願望把安魂曲補寫完畢 , 以後每逢後世紀念莫札特時都是演奏此曲 , 聽者無不動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