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大利浪漫樂派歌劇大作曲家賈柯摩.普契尼,一八五八年生於盧卡(Lucca)。普契尼在家鄉接受過最早的教育,因獲得義大利女王的年金,得以進入米蘭音樂院就讀,師承巴齊尼(Bazzini)及龐開利(Ponchielli)。因恩師的鼓勵,在學時就譜寫獨幕歌劇「薇麗」(Le Villi)。這個作品參加松佐諾(Sonzogno)獨幕歌劇比賽時,雖然未能引起評審的矚目,但很快受到包益多(Boito)等幾位朋友的賞識與推薦,並於一八八四年在米蘭威爾梅劇院首演。出版商李科第(Ricordi)在聽了這部歌劇後,便委託普契尼創作歌劇「艾德加」(Edgar),該劇於一八八九年在米蘭首演,但結果失敗。無比失望的普契尼,則因下一部作品「曼儂.雷斯可」(Manon Lescaut)的成功而拾回信心,此劇是一八九三年在都林(Turin)首演的。可是普契尼真正博得勝利是靠一八九六年在都林首演的「波希米亞人」(La Boheme)。這部依然為全世人熱愛的作品,首演時儘管並未成功,但兩個月後在巴勒摩再度演出時,卻獲得狂熱的歡迎,確立了普契尼的世界性地位。
普契尼在此劇之後的歌劇,可以說是齣齣精彩,膾炙人口。「托斯卡」(Tosca)乃根據薩爾都(Sardou)劇作而作。「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在米蘭首演時失敗,三個月後在布列斯奇亞(Brescia)重新改編為三幕歌劇上演,獲得凱旋般的喝采,受歡迎的程度足以和「波希米亞人」相媲美。此外尚有「西部姑娘」(La fanciulla del West)、「燕子」(La Rondine)、三篇獨幕劇(I trittico)「外套」(Il tabarro)、「修女安潔麗卡」(Suor Angelica)和「強尼.史基基」(Gianni Schicchi),以及未完成的「杜蘭朵公主」(Turandot)等歌劇作品。一九二四年十一月,普契尼為了接受咽喉癌的手術前往布魯賽爾。這時在他的旅行袋中放看「杜蘭朵公主」終曲的草稿,他希望在停留布魯賽爾期間寫作這部分的管絃樂譜,以便完成這部以中國為舞台的最大鉅作。不幸由於手術並未成功,他就在布魯賽爾的醫院中與世長辭。後來由弟子阿法諾(Alfano)根據遺留約三十六頁草稿把終曲部分完成。
普契尼缺少威爾第的崇高氣質,但在戲劇風味和技巧方面卻很少有歌劇作曲家能與他相抗衡。他多愁善感,但那是千百萬人樂於接受的多愁善感。他那塑造性格的能力得到高度的發展,在配器方面的天賦使他能以很少的音符就能把觀眾吸引住。他大部份的歌劇都有一位女主角,這個角色常常既有「少女」因素又有損及他個人形象的虐待狂般的殘酷特點。作為一個藝術家,他不斷地探索,並回應從德布西(Debussy)到荀白克(Schoenberg)所帶來的當代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