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可夫斯基一八四○年五月七日出生在俄國沃金斯克,該地位於現今烏特模脫自治共和國的境內,是一個金屬工業城。柴可夫斯基的父親是礦場檢查員,母親則具有法國血統,祖先於十六世紀時遷居到俄國。
柴可夫斯基的母親很喜歡音樂,歌聲也很甜美,因此柴可夫斯基自幼顯露出對音樂的偏好,應該是遺傳自他的母親。
柴可夫斯基從四歲開始自行在家中的鋼琴上彈奏,到六歲時倒也無師自通地掌握了初步彈奏技巧。八歲時,由於父親工作的調動,舉家遷往聖彼得堡,柴可夫斯基於是進入當地的學校就讀,開始接受正式的鋼琴教育,不過隔年因為父親的工作異動,他的鋼琴課程也隨之中斷。
另一方面,雖然柴可夫斯基的父母知道柴可夫斯基有音樂天份,但並不認為有成為專業音樂家的條件,為了他日後生活較有保障起見,便替他做了選讀法律課程的決定。因此柴可夫斯基十歲時就與兄長一起離家前往聖彼得堡,進入一家法律預備學校就讀。
在學期間柴可夫斯基對音樂並沒有忘情,有空閒時他也開始嚐試作曲,從一八五五年起,他還跟隨一位德國籍的老師昆德林格學習鋼琴和作曲理論。一八五九年柴可夫斯基從法律學校畢業,隨後便進入司法院擔任事務員,由於柴可夫斯基對於法律工作實在非常沒興趣,而追求音樂發展的慾望卻與日俱增,所以在一八六一年說服父親,同意讓他在工作之餘進入大鋼琴家安東.魯賓斯坦設立的音樂教室,隨薩林巴學作曲。
一八六二年安東.魯賓斯坦音樂教室昇格為聖彼得堡音樂院,柴可夫斯基於是辭去司法院工作,正式成為音樂院學生。在音樂院中,柴可夫斯基是名勤奮的學生,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都能虛心學習,所以在作曲方面進步很快,這一段時期他完成了一些管弦樂及室內樂小品的習作。
一八六五年柴可夫斯基自音樂院畢業,畢業作品是一部以席勒【歡樂頌】為題材而寫的清唱劇,得到了學院的銀牌獎。柴可夫斯基的畢業作品獲得了尼古萊.魯賓斯坦《安東.魯賓斯坦胞弟》的賞識,尼古萊請柴可夫斯基到莫斯科的音樂教室擔任和聲學老師。
一八六六年,柴可夫斯基才剛到任,尼古萊.魯賓斯坦的音樂教室改制成莫斯科音樂院,而與其兄所創設的聖彼得堡音樂院共同成為俄國最富盛名的音樂學府。柴可夫斯基在莫斯科音樂院教書的待遇並不算多,但他卻有較充足的時間作曲,因此在到任的第一年內,就完成了第一號交響曲﹁冬之夢﹂,然而在這首曲子的創作過程當中,柴可夫斯基因工作過度而導致精神方面受到了一些損傷。
第一號交響曲首演時,觀眾的反應相當冷淡,這使得柴可夫斯基覺得非常失望,不過幸好沒有因此而氣餒,在這之後他又創作了一些鋼琴曲、序曲以及第一齣歌劇【地方長官】,很可惜,這些作品也都不是很成功。
一八六八年,柴可夫斯基開始與俄國國民樂派﹁五人組﹂的成員交往,一八六九年他接受該組領導人巴拉基列夫建議,寫了著名的管弦樂幻想序曲【羅蜜歐與茱麗葉】。然而與此同時,柴可夫斯基的作曲風格也與俄國國民樂派逐漸遠離,俄國國民樂派主張採用俄國民族素材寫作具民族特色的音樂,而柴可夫斯基作曲風格則較傾向於西歐作曲家的樂風上這兩種不同的作曲方向,後來也形成了十九世紀後半葉俄國樂壇的兩大潮流。
一八六九年柴可夫斯基還經歷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戀愛事件。那一年他愛上了女歌手黛西莉.雅爾托,兩人並曾發展出一段戀情,可是個性內向害羞的柴可夫斯基一直不敢開口向黛西莉求婚,以致後來黛西莉又被別人給追走了。雖然柴可夫斯基在感情上受到挫折,不過作曲上卻有了斬獲,他初期的一些傑作,像是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二號交響曲以及交響幻想曲﹁暴風雨﹂等陸續問市。
一八七四年柴可夫斯基更譜出了最著名的降b小調鋼琴協奏曲,這首曲子在完成之初,雖曾遭到尼古萊.魯賓斯坦惡劣批評,但是當畢羅於一八七五年將它帶往美國首演後,立刻就獲得了非凡的成功,至今這首協奏曲也成了柴可夫斯基最受世人喜愛的曲子之一。
一八七五年至一八八○年間,柴可夫斯基又完成了第三、第四號交響曲、芭蕾音樂【天鵝湖】、鋼琴曲集【四季】、交響幻想曲【黎米尼的富蘭契斯卡】、【斯拉夫進行曲】、【義大利隨想曲】、【一八一二年序曲】、【小提琴協奏曲】、【羅可可主題變奏曲】以及歌劇【尤金.奧涅金】等傑作。這些作品的成功,使柴可夫斯基在俄國樂壇的份量大為提昇,也使他成為國際注目的俄國作曲家。
除此之外,在這一段時期柴可夫斯基又經歷了兩件與女性有關的重大事件。首先是在一八七六年底,柴可夫斯基開始展開他與梅克夫人之間長達十三年的神秘交往。梅克夫人是一位富有運輸商人的遺孀,她因為仰慕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才華,而願意每年提供六千盧布給柴可夫斯基,好讓柴可夫斯基辭去音樂院的教職,專心從事作曲,但是她也提出了兩人永不見面的條件,所以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始終都只靠通信聯絡,兩人終其一生都不曾見過面。
為了感謝梅克夫人的知遇之恩,柴可夫斯基曾呈獻多首曲子給悔克夫人,其中以第四號交響曲最為重要,這首曲子在作曲上的成就遠遠超過他的前三首交響曲,所以成為柴可夫斯基向西歐樂壇展現其作曲實力的優秀作品。
另外一個事件是發生在一八七七年,一位自稱莫斯科音樂院學生的安東妮娜.米留可娃,寫了封熱情的仰慕信給柴可夫斯基,並要求和柴可夫斯基見面,起初柴可夫斯基並不理會她的來信,但米留可娃不停地寫信給柴可夫斯基,甚至以自殺來威脅柴可夫斯基與他見面。
不得已之下柴可夫斯基只好同意了米留可娃的要求,然而誰知道米留可娃一見到柴可夫斯基後,便跪在柴可夫斯基的面前,除了表達對柴可夫斯基的一片癡情外,並要求柴可夫斯基娶她為妻。柴可夫斯基被米留可娃突如其來的舉動給嚇得不知所措,結果在毫無感清基礎的情形下,竟然胡裡胡塗也答應了婚事。事實證明柴可夫斯基的決定是草率而錯誤的,婚後才九個禮拜,柴可夫斯基就因為極度不能適應婚姻生活而精神瀕臨崩潰邊緣,甚至企圖自殺以逃避婚姻。
於是醫生便勸他轉換環境並做長期休養,所以此後一年的時間,柴可夫斯基獨自到瑞士及義大利等地旅行,而他與米留可娃痛苦的婚姻至此實際上也等於結束了。
一八八一年尼古萊.魯賓斯坦不幸去世,為了紀念這位他最敬愛的人物,柴可夫斯基寫了【一位偉大藝術家的追憶】鋼琴三重奏來悼念他。一八八四年柴可夫斯基獲得沙皇贈勳,一八八五年並出任俄國音樂協會莫斯科分會會長,同年他也根據拜倫詩作完成了著名的【曼佛瑞德交響曲】。
一八八七年年底至隔年之間,柴可夫斯基到歐壯各地旅行演出,在萊比錫、柏林、漢堡、布拉格、巴黎、倫敦等地巡迴指揮了自己的作品,獲得無比成功,此行他還會見了布拉姆斯、德弗乍克、查理.史特勞斯、葛利格及佛瑞等作曲家。
回國後,柴可夫斯基開始寫作他的第五號交響曲,他並於該年夏天完成了這首傑出的作品。完成第五號交響曲後,柴可夫斯基又到布拉格指揮【尤金.奧涅金】的演出,返國後於一八八九年寫出著名的芭蕾音樂【睡美人】。
一八九○年柴可夫斯基再次赴義大利旅遊,他在佛羅倫斯完成了歌劇【黑桃皇后】。然後又轉往俄屬高加索,在那兒他接到了梅克夫人來信,梅克夫人在信中表示她的經濟情況發生惡化,因此要停止對柴可夫斯基的資助,並旦也要斷絕他們兩人之間的交往。
雖然柴可夫斯基這時已是一個地位穩固的知名作曲家,而且自一八八八年起俄國政府也按年發補助金給他,生活已不虞匱乏,但梅克夫人的絕交,對他仍造成精神上相當大的打擊。
一八九一年柴可夫斯基赴美訪問,並旦在紐約、華盛頓、巴爾的摩、波士頓及費城等地指揮演出自己的作品。柴可夫斯基在美國大受歡迎,他對於自己的音樂能如此受新大陸民眾的喜愛,感到大出意料之外。
一八九二年三月柴可夫斯基完成芭蕾音樂【胡桃鉗】,之後他便開始構思他的下一首交響曲,原本他曾計畫寫作一首標題為【人生】的交響曲,並旦也設定了它的四個樂章的標題,分別是〈熱情〉、〈愛情〉、〈失望〉、〈死亡〉,但是這首降E大調的交響曲在留下一些草稿後卻半途流產了。
到了隔年柴可夫斯基重新提筆寫作他六號交響曲,結果寫出了一首內容極為深刻、終樂章並且一反傳統採用慢板以暗示出絕望與死亡特徵的交響曲,該曲於一八九三年十月二十八日由柴可夫斯基在聖彼得堡親自指揮首演。
首演時雖然觀眾仍給予掌聲,但他們似乎未能體會出柴可夫斯基是藉由此曲來傾訴他自己內心的憂傷、痛苦與失望,所以當天觀眾的反應並不是十分熱烈。
幾天後柴可夫斯基因喝下不潔的生水而得到霍亂,延至十一月六日不幸去世《這是傳統上有關柴可夫斯基死亡原因的官方說法,至於柴可夫斯基的真正死因,至今仍然撲朔迷離、沒有定論,有興趣的網友可參閱柴可夫斯基的詳細傳記》。
一週後當這首交響曲在柴可夫斯基的紀念音樂會上再度被演奏時,觀眾們終於會意出這首樂曲所富含的深沈悲情而大受感動,這首被冠以【悲愴】之名的交響曲,也因此成為柴可夫斯基最淒美的【天鵝之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